10月30日至31日,由我校主办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分类认定标准研究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聚焦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新要求,旨在系统梳理不同专业类“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框架,研讨并完善分类认定标准体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领导,课题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柳长安,综合组专家以及来自全国48所院校的31个专业类研制组负责人及主笔人等百余人参会,共同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把脉定向”。

柳长安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标准研制已进入关键攻坚阶段,课题组需严格对标“高质量、可落地、能引领”要求,以打造国家认证标准体系为核心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关键,逐条打磨完善指标体系。他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破解核心瓶颈,以协同攻关提升标准质量”,确保提交一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
会上,31个专业类研制组依次汇报前期工作成果。各研制组围绕本专业类“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调研论证、标准框架设计及指标细化等核心内容展开阐述,通过翔实的数据支撑、清晰的逻辑架构,全面呈现了标准研制的阶段性进展。汇报内容既体现了对行业需求的深度调研,也凸显了对职业教育规律的精准把握,为后续标准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汇报结束后,综合组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重点围绕标准体系的衔接性、科学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开展深度论证。针对能力模块设定、考察维度划分、撰写体例规范等焦点问题,专家团队逐一进行解读与释疑,为标准优化提供了专业指导。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分类认定标准研究进入冲刺阶段。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按照会议部署及专家建议,加快推进标准修订完善,强化跨专业类协同联动,力争形成导向清晰、分类科学、运行有效的认定标准体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师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