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讲话,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榜样力量在学校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充分展现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和技能水平。12月6日,我校开展工匠精神”榜样人物进校园宣讲活动,特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常晓飞为全校新生作专题报告。
常晓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从工匠精神的“关键—专注”、“基石—标准”,“宗旨—精准”,“灵魂—创新”,“境界—完美”,“核心—人本”6个维度系统解读了何谓工匠精神,向学生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寄语同学们,希望他们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理论上多学多思,在方法上触类旁通,鼓励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同时常晓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学习心得体会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从学生时代代表学校参加省数控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再到作为职工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六届全国数控大赛,常晓飞以自己努力的切身经历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同学,他勉励同学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眼下学生身份开始,为自己赋能,争做新时代的未来栋梁。
最后常晓飞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他在岗位上苦练技术、攻克难关,迅速成长为公司精密零部件制造工作技术专家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嘱托同学们争做新时代的工匠,以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都应当理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精益求精把手中的产品干好、干精,实现实业报国,用劳动和汗水为新时代中国梦提速。
讲座过程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认真记录,积极参与互动,抒发见解,收获满满。
12月11日,我校组织参与讲座的学生代表开展“工匠精神 榜样人物进校园”专题座谈会,学生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并提出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以及以后如何在学习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建工学院造价1971王磊表示,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只有工匠精神,还要树立起一种拼搏向上、劳动光荣的校园氛围,让这类优秀精神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视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必经之路。向着让祖国更美好的目标昂首阔步,奋勇直前。
机电工程学院主席机电2132解成祥表示,有幸聆听了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常晓飞讲师来讲述他的工匠精神,用一个四字成语来总结讲师的成功经历——精益求精。讲座中,讲师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从六个维度加以介定,分别是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令人赞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学习大国工匠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习沉淀下来后,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建工学院造价2071陈昊然表示,听完这次大国工匠的讲座,感触颇深。主讲人在他的专科院校期间,努力学习,比其他同学先去车间进行实训。他在学校期间参加了许多比赛,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这些激励了我,我要学习他的那种追求卓越,努力学习的精神。通过这次讲座,我感受到,作为新时代职业院校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发奋图强。
信息工程学院移动2231张城玮表示,大国工匠精神,用的是心,用的是细心的精神,他以精炼的技术告诉我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奉献,是多么的伟大。
文法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231孙丽表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现在的我们要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
基础教育学院贯通2201王子言表示,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礼貌,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学习他们的耐心、严谨、专注、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工作态度上积极向上,要有工作激情。在面对枯燥重复的工作时,要永远怀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理念,培养认同感,享受通过努力工作获得的成长,取得的成绩,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少年。
我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将继续开展“工匠精神 榜样人物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引导同学们能够以常晓飞同志为代表的大国工匠为榜样,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少一些浮躁,多一份专注;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坚守。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者和开拓者,以激扬青春助推中国梦加速!
常晓飞:追求极致诠释青春气质
数控加工技术是我国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把数控加工的工作比作爬山,那么常晓飞则是在夜里攀登悬崖峭壁,必须谨小慎微、摸索前行。这些年来,常晓飞参与了国家导弹和宇航产品的复杂关键零部件以及新型卫星零部件的制造任务。这些零件关系着导弹能否精准制导,对于产品的最终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练就炉火纯青的数控加工技术,常晓飞不断挑战技艺的极限。
一块硬币大小的金属板,高速旋转的极细刀头,一个多小时之后,182个直径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孔神奇的精确成型。只有通过强光,才能看到182个小孔所呈现出的内容。
1988年出生的常晓飞,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老成持重,做事严谨、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凭借着这股子韧劲,常晓飞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他带头攻关了很多技术难题,成为那批新人里最早能独挑大梁的工匠。一次,常晓飞接到了一项新型复合材料的加工任务,这是一种极难加工的硬脆材料,零件将用于新型武器装备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导致武器试验失败。
为此,常晓飞无数次的修改编程调整刀具,变换走刀轨迹和装夹方式。
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常晓飞终于找到了一种最优方式,将这种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品率从30%提高到了80%,最终提高到了100%,这次的成功给了常晓飞莫大的激励。这之后,他总是想尽办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些年来,凭借着一身真本领,常晓飞获得了无数荣誉。然而,比起这些耀眼的荣誉,常晓飞最自豪的还是能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参与到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中,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